記者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6月27日,國家原子能機構在京舉辦第二季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核燃料賦能發展”主題,深入交流,為核燃料循環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董保同出席論壇并致辭。
董保同表示,核燃料循環產業是核工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沒有先進的核燃料工業,核能產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米之炊”。要進一步提高對核燃料工業戰略地位作用的認識,準確把握核燃料工業高科技戰略性產業的本質特征,認真分析國際核燃料市場的特點和特殊規律,推動核燃料循環產業走出一條成功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董保同指出,我國核燃料循環產業起步于“兩彈一艇”事業,為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陸續實現核燃料循環全產業鏈技術升級換代,部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閉式核燃料循環體系加速構建。
董保同強調,要準確把握當前核燃料循環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審時度勢,加緊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核燃料循環產業政策。下一步,國家原子能機構將圍繞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核燃料循環產業體系的總目標,聚焦科技創新、管理提升兩個關鍵環節,推進優化布局、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三個重點,推動核燃料循環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圍繞核燃料循環產業發展作主旨報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核集團、中國廣核集團、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支持中心分別圍繞“雙碳”目標、核電“走出去”對核燃料循環產業影響等作專題報告。論壇發布了《核燃料循環國際觀察》。
據了解,我國核燃料循環產業主要包括鈾地質勘探、采冶、鈾純化轉化、鈾濃縮、元件制造、后處理和核設施退役與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等環節。經過60余年的自主創新和改革發展,我國核燃料循環產業已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從“零的突破”到“國際先進”的跨越,三代采鈾技術實現工業規模化應用,鈾濃縮技術實現升級換代,自主研制的核燃料元件開始批量化生產,核燃料循環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總體上,我國的核燃料產業體系,為核能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基礎,有效滿足了國家發展需要。
本屆論壇由國家原子能機構主辦,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國家原子能機構新聞宣傳中心承辦。來自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能源局、中國科學院等國家有關部委,中核集團、中物院、中國廣核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生態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中國核電發展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蘭州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華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中國核學會、中國輻射防護學會、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等有關單位和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共計90余人參加了會議。(文:胡鍵 影:張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