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聞聯播:到2020年核電在我國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將由現在的1.13%調整到4%。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抓住戰略契機快速發展成為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和容量雙雙全球第一的清潔能源企業。隨著主控室大屏幕上的數字定格在22.8兆瓦帕,廣東嶺澳核電站2期2號機組能啟動試驗宣告成功。這標志著我國第一個自主品牌的核電機組向商業運行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作為國家十五期間唯一開工建設的核電項目,嶺澳核電站2期采用了中廣核自主品牌的CPR1000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這項技術能夠滿足中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中對核電規模化發展的需要。
賀禹:為了實現核電規模化發展,我們進行了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從過去的單項目、單基地、單技術路線到多項目、多基地、多技術路線并進的轉變。技術創新引領持續發展,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中廣核從核電設計、工程建設到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造,使核電機組的運行效率安全性大大提高。經過多年研發,中廣核率先將數字化儀控系統應用于核電站的大腦,只需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實現對龐大核電站的運行控制,徹底取代了過去密密麻麻的按鈕和人機之間的復雜對話,為中國核電的數字化控制提供了重要借鑒。此外中廣核集團建成的跨國三維異地協同設計平臺,實現了不同國家地區的設計人員協同設計,比傳統的平面設計效率提高150倍以上。
賀禹:那么我們通過調整技術結構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出現了更加經濟化的管理。核電的造價從原來每千瓦2000美元降到了1300美元左右。在我國目前的電力供應中煤電占75.87%,水電占21.64%,與煤電相比核電的環保節能效益非常顯著。但是核電裝機容量只占到1.13%。因此發展核電成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目前嶺澳2期外中廣核集團還承擔著福建寧德,廣東陽江,遼寧紅沿河等13臺核電機組的建設,占全國在建核電機組總量的60%,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成為現階段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排頭兵。
賀禹:我們的策略目標是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達到現在的12倍以上,成為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企業。
現在播送本臺短評:《裂變迸發能量》。從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亞灣核電站到在建核電機組全球第1。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一路吸收、消化、創新,搶占產業制高點。以核養核,滾動發展,中廣核致力培育民族核電品牌,強力推動中國核電裂變式發展。裂變迸發能量。中國核電產業的飛躍和突破,將為全球低碳經濟和清潔能源發展貢獻中國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