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千聽萬”推進創先爭優 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發稿時間:
2011年08月08日
【 字體: 大 中 小 】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強調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上海市浦東新區組織開展“走千個居村、聽萬戶心聲”活動,使這一活動成為推動黨員干部創先爭優、凝聚民心、提升能力的實踐載體,讓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中增強戰斗力、體現先進性。
一、堅持把強化宗旨、凝聚民心作為創先爭優的立足點
創先爭優作為基層黨建一項重要的經常性工作,必須解決好增強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這個根本問題。我們堅持以強化宗旨意識為根本,教育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到,為民排憂、為民謀利是責無旁貸的政治責任,要自覺做到對群眾的訴求認真研究,對群眾的問題認真解決,對群眾的批評自身首先認真反思。堅持以提升能力為關鍵,要求黨員干部不僅要提高領導現代化建設的能力,而且要大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針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把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項目導向貫穿創先爭優活動全過程,引導黨員干部對經常發生的問題、反復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在形成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努力從體制機制和政策層面破解難題,不斷增強為民服務、協調利益、促進和諧的本領。堅持以群眾滿意為追求,從群眾期盼解決的問題中努力把握群眾需求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讓群眾廣受益長受益上出實招、辦實事,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凝聚民心,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努力在“走千聽萬”中建立聯系群眾、傾聽民意的“直通車”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我們注重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發現、工作在一線推動、感情在一線融洽,區機關處級以上黨員干部結對聯系全區1123個居村委,每次集中走訪萬名以上群眾,主動沉下去、用心聽問題,在深入走訪中知實情、增感情、辦實事。
堅持把機關干部結對聯系與“兩代表”走訪基層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區級班子成員定點聯系街鎮的制度,組織區級機關部門與38個街鎮結對共建、956名處以上干部與1123個居村委結對聯系。把全區685名黨代表、540名人大代表一道納入聯系網絡,使“兩代表”在走訪聯系基層中拓展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渠道,增強他們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識。
堅持把集中走訪和經常聯系緊密結合起來。區級機關處級以上干部每個季度下基層集中走訪1次,每次事先確定議題、提示要點,并統一布置實施。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下發有關的政策要點、工作進展情況,提出針對性要求,讓干部群眾事先知曉、了解把握,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同時,注重同基層和群眾保持經常性聯系,通過告知通訊方式、發放聯系手冊、建立聯絡員制度等辦法,形成了隨時聯系、經常互動的機制。
堅持把加強機關聯系和發揮基層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干部熟悉情況、接近群眾的優勢,第一時間發現苗頭、解決問題,普遍建立居民事務代理和基層信訪代理制度。干部下基層先到街鎮了解情況,再深入居村走訪。各居村委普遍建立覆蓋每家每戶的“民情檔案”,對有困難、有訴求的重點對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經常聯系、經常關心。
堅持把聯系群眾與教育干部緊密結合起來。讓干部在直接接觸群眾、接觸問題、接觸矛盾中增強“感同身受”,加深對基層實際的了解,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特別是一些經歷相對單一的“三門”干部,通過到最基層“接地氣”,群眾觀念明顯增強,為民服務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得到提升。
三、注重在“走千聽萬”中增強回應訴求、解決問題的長效性
聯系群眾不僅要重過程,更要看結果。我們把解決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努力在不斷推進問題解決中讓群眾得實惠、干部受鍛煉。
注重建立分層分類、逐級處置的責任體系。對干部走訪中能解釋和解決的問題,做到當面答復、現場解決;暫時解決不了的,帶回來統一進行分類梳理、分層次交辦。對屬于街鎮職責范圍的問題,發揮街鎮的綜合優勢,集中推進研究解決;對涉及單個部門的問題,實行誰主管、誰負責;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實行主管部門牽頭、各部門協力,并由一位分管領導負責協調。通過層層落實責任制,確保問題再細再小無一遺漏、再大再難都有人負責。
注重形成共性問題集中研究、政策突破的難題會診機制。對基層難以解決、帶有共性的疑難問題,責成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成立研究小組、拿出建議方案、提交班子決策,通過完善政策、創新機制,促進問題有效解決。比如,針對社區居民關心的舊小區設施老化、物業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我們把老舊小區改造納入舊住房綜合整新范圍,完善對物業企業的財力補貼機制和行業監管機制,開展星級小區、物業經理和業委會評選,促使其改善服務、優化管理。積極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其子女的就學問題,通過擴大公辦學校招生和加大對民辦學校的補貼,全部實現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注重強化在基層整合資源、在一線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解決問題的重心放在基層,支持街鎮整合資源,提高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圍繞重大政策出臺、重大工程推進,突出矛盾化解,加強上下聯動,各職能部門主動下基層聽意見、作指導,努力做到工作共推、難題共解。問題解決后,由基層出面答復,樹立基層特別是居村委干部的威信。
注重健全信息化支撐、動態化跟蹤的綜合管理系統。建立全區統一的信息網絡,實行區級層面、街鎮和居村三級平臺聯網,做到問題收集、分派、督辦、反饋和統計一體化管理。對新發現的問題,基層可直接上網提交,區級平臺及時受理交辦。對處置之中的問題,實行網上全過程公開,基層和群眾可以上網查詢、打分,切實把評價權、監督權交給基層和群眾。
“走千聽萬”活動開展以來,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4139條。全區99.6%的居村實現了一般矛盾糾紛不出居村,70%的街鎮實現了疑難矛盾糾紛不出街鎮,去年全區信訪總量、集體上訪和非正常上訪分別下降2.65%、16.67%、31.14%。群眾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熱情不斷增強,特別是在服務保障上海世博會、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中,廣大群眾踴躍參加群防群治、文明行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園。廣大黨員干部的作風更加務實,創先進、爭優秀的氛圍更加濃厚。我們將以創先爭優為動力,不斷完善“走千聽萬”的常態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浦東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新貢獻。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