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核電站:30年業績輝煌
發稿時間:
2009年09月17日
【 字體: 大 中 小 】
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引進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對外合作的典范。大亞灣核電站總投資40.72億美元,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最大的合資項目。按照“高起點起步,引進先進技術”的建設方針,采用“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的經營模式,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走出了利用外資建設大型基礎產業項目的新路子。
百煉成鋼結碩果
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奮斗,1987年8月7日,大亞灣核電站1號核島基礎開始澆灌第一罐混凝土(FCD),標志著我國大陸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正式開工。
為了與國際接軌,大亞灣核電站在工程管理方面,采用國際先進的施工管理模式,全面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和合同制。通過國際招標擇優選擇設計、設備供應、施工和安裝承包商。工程建設所需的鋼材、水泥等基建物資完全與市場接軌,從市場上采購。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過程中,經受住了“漏筋事件”和“核島輔助管道安裝誤期”等困難的考驗,使大亞灣核電站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隨著土建和安裝環節的完成,調試工作開始啟動,這是核電站投產前的最后關鍵環節,將全面檢驗工程設計、設備制造及安裝質量。同時,生產準備工作也在按計劃實施中。1989年、1990年分三批共114名運行、技術骨干人員經過國內多年多層次的專業培訓和英、法語培訓后,被派往法國核電廠進行實際崗位培訓。1994年2月1日,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5月6日,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持續創新出效益
大亞灣核電站投產初期,由于設備制造和設計方面的原因,隱藏的問題慢慢暴露出來,發電機定子漏氫和控制棒落棒時間超標是兩個典型事件。公司每年投入1500多萬美元,累計對大亞灣核電站進行了700多項技術改進和改造。
30年來,大亞灣核電站不僅實現我國大陸大型商用核電站“零”的突破,也響亮地回答了“中國人能否管好現代化核電站”這個問題。通過持續創新,大亞灣核電站現在兩臺機組年度最高能力因子已由可研報告的65%提高到99.95%;反映核電站安全性的堆芯熔化概率同投產時相比下降了接近80%,達到國際同類機組先進水平。通過實施18個月反應堆核燃料換料改造,大亞灣核電站每臺機組平均三年減少一次換料大修,年發電量增加3億千瓦時至5億千瓦時。
還有一組數據更具說服力:1999年以來,在法國電力公司組織的國際同類50多臺機組累計30項次的安全業績挑戰賽中,大亞灣核電站和2003年1月建成的嶺澳核電站一期共獲得17項次第一名,為我國核電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截至2008年12月30日,大亞灣核電站累計實現上網電量2000億千瓦時,向香港供電1373億千瓦時,約占香港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為促進香港的穩定和繁榮,支持廣東省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減少珠三角地區溫室氣體排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和諧社會建功勛
與同等裝機規模超超臨界燃煤機組相比,大亞灣核電站兩臺核電機組每年相當于減少消耗原煤約480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CO2 778萬噸,SO20.58萬噸,NO2、NO等其它氣體約1.25萬噸,煤灰約80萬噸。據大亞灣核電基地10公里半徑范圍內10個監測站點長期跟蹤監測數據表明,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地區的環境放射性水平與運行前的本底數據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區域內陸地海洋生物種群數量沒有發生變化。
自核電站建成以來,大亞灣核電站各方在發展自己、壯大自己的同時,一直十分重視社會公益和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努力為地方經濟的發展發力助力,為當地居民脫貧致富費心費力,得到了地方和群眾的高度肯定,營造了和諧的企地關系。2008年10月29日,“大亞灣核電社區基金”成立,標志著核電站支持關心地方建設邁向新的里程碑。發電企業肩負著安全發電、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歷史使命,承擔著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大亞灣核電社區基金”的設立,進一步表明了核電回報社會、力盡企業社會責任的決心。為了更加融洽周邊關系,核電青年志愿者還開展了“核電-大鵬社區義工服務”。
湛藍的大海,見證了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艱辛歷程。大亞灣核電基地優美的廠區環境,讓很多來訪的客人贊不絕口。核電站上述這些顯著的優點,在大亞灣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因此我們不能不承認,它已構成了促進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產業的一個客觀因素。可以預見,一個核電產業正在逐漸發展壯大,由它帶動的相關配套的設備制造以及工程建設產業都將得到發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益乃至政治影響遠非經濟數據能夠衡量。
持續發展顯威力
2008年7月4日,大亞灣核電站圓滿完成了總額為56.74億美元的基建貸款本息償還任務,并為已建成的嶺澳核電站一期和在建的嶺澳核電站二期提供了全部資本金,為在建的紅沿河核電站、寧德核電站等提供了主要的項目開發資金,產生了強大的資本裂變效應。
從當年引進國外設備、資金和技術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兩臺核電機組,到如今以自主品牌核電技術自主建設二十多臺核電機組,我國核電事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在大亞灣核電站基礎上,經過持續創新形成的自主品牌中國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方案CPR1000,安全、技術和經濟指標達到了國際同類機組先進水平,為促進我國核電產業整體能力的提升和產業鏈的升級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核電產業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
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實現了我國核電技術歷史性的跨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大大縮短了我國與世界的核電技術差距,在人才培訓、施工管理、調試運行等方面為我國百萬千瓦級商用核電站自主化和國產化積累了經驗,為我國核電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